作为消耗品存在的手表,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抗外界干扰,包括防震;手表的防震性能不仅仅指磕碰,还包括加速过载和冲击,这是体育运动和生产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情况。
从钟表到手表的演变,不仅仅是体积更小,更在于提高了走时的精度和抗干扰性。它使用平衡轮,所以可以携带。但是,古董钟或者怀表都是很精致的,它们经不起伤害,外界的震动和冲击很容易使它的擒纵机构和摆轮的配合出现问题。为此,经过大约200年的改进,人们尝试了各种擒纵形式,现代的手表基本都在使用杠杆擒纵。
锚杆式擒纵机构就是代表。之所以工作可靠,只有两点:(1)机构有牵引力,擒纵轮齿与擒纵叉的叉靴有一个角度,会使擒纵叉的叉体靠近限位钉而不移动;(2)有安全设计。即使擒纵叉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,但擒纵叉头的安全钉与摆轮下盘(安全盘)之间有安全措施,会阻止擒纵叉继续移动,使其在牵引力矩作用下复位;还有一点就是摆轮的销钉和擒纵叉之间也有保险。一旦超过它们之间的差距,就会堵塞。简而言之,逃命叉无法脱离正确的位置。
然而,所有这些保险都不是万无一失的。一些手表在严重的振动冲击下仍然会出现问题。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问题是防摆。所谓倒摆,也叫背摆。这些都是常见的名字。真正的意思是擒纵叉离开了正确的位置,跳到了另一边。原来和摆轮一样好的兄弟,却在外界的干扰下,瞬间和背叛的摆轮反目成仇。
能使摆轮远离擒纵叉的振动力最强(多为沿表盘6~12个字符方向的力),手表机芯中上下减震器会径向移动,产生合理的安全间隙。比如擒纵叉本来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左端,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,没有受到保险机构的约束,而是跳到了右端,摆轮的震动回来了,没有反应。它左右摆动的时候,应该是撞到了擒纵叉的内侧,带动擒纵叉移动,但这次却撞到了擒纵叉的外侧,无法再次进入叉内。擒纵和震动系统不配合,是典型的梗塞,手表突然停转。
手表在做防震实验的时候,也是用3KG的锤子(锤臂长50CM)撞击手表,瞬间撞击速度可以达到4.43 m/s,这个实验很厉害,但是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撞击可能都比它大。手表摆回来有个特点。不管怎么摇表,连秒针都是静止的,是死停。这与手表的正常停止不同。如果手表因为接近的原因停了,秒针至少可以走两步或者来回摆动。
如果是后盖贯通的手表,那么如果你一直旋转晃动手表,再看手表的摆轮,基本上是不动的,或者只能在一个方向轻微摆动就停了。修理手表的后摆是非常容易的。取下摆动夹板,重新戴上就可以解决了。属于那种能马上见效的修表人。但是,频繁摆回的手表会引起注意。肯定是擒纵机构的安全间隙有问题。需要更换擒纵叉或检查并减小擒纵机构各点的安全间隙(主要是叉钉与安全盘之间)。
腕美表现团队拥有超过10年的腕表销售及服务经验,迄今已服务累计超过1万名高档手表消费者。腕美还为您提供:劳力士贴膜、百达翡丽贴膜、爱彼贴膜、手表盘贴膜、手表软贴膜、手表养护等业务。